IDV胖终端磁盘空间解析

以Rain310W(128G)终端为例,详解磁盘分区空间的用途及设计思路。

image.png


一、终端的硬盘空间容量总共128G(实际可用119G)

系统分区:9G  ,用于存放终端OS的系统文件、备份文件等

数据分区:119-9 = 110G  ;其中,数据分区主要存有:镜像文件,差分文件和本地数据文件。

备注:所谓差分文件可以理解为镜像文件的快照,相对原始镜像文件在数据读写过程中,逐渐积累的缓存文件。

 

二、操作系统中的磁盘分区

进入虚拟桌面操作系统,一般可以看到3个盘分区,如下:

C盘40G(对应 -- 镜像盘、差分盘,差分文件大小会逐步增长)

D盘30G(对应 -- 本地数据盘,各终端类型均可任选开启本地数据D盘)

X盘0~4000G(闪电云盘,分区容量视帐号创建时分配的个人空间而定;当离线状态、服务器网路不可达、非帐号登录时不可见)

备注:以上分区盘符及分区容量,列举了最大集情况,但实际并非所有场景都会看到3种类型的盘符。根据终端类型不同,部分分区不可见,具体详见《胖终端模式详解》说明章节。


三、根据上述图例解析,目前128G SSD/500G HD/256G SSD终端分别的可用空间

1、普通终端(128GB SSD):硬盘可用大小为108GB

2、大容量终端(500GB HD):硬盘可用大小为466GB

3、256系列终端(256GB SSD):硬盘可用大小为228GB


四、终端D盘无法在web上设置,是自适应的,规则对应算法如下

当前终端已经确认了C盘的大小,确认D盘大小的方式为:

1、D盘大小 =硬盘可用大小 – C盘大小×1.5 - 基础镜像大小(镜像文件大小为镜像base文件大小,可以在镜像目录查看);

2、如果基础镜像大小 > C盘大小×0.5,则D盘大小 =硬盘可用大小- C盘大小×2;

3、D盘大小是5GB的倍数,向下截断。即7.5GB,截断为5GB;44.9GB,截断为40GB;

4、已有D盘的情况下,如果计算出的D盘小于当前D盘大小,则D盘大小不变; 

原则上D盘一旦生成,C盘扩容不按照硬盘可用大小 – C盘大小×1.5 - 基础镜像大小这个公式算。C盘此时扩容上限是web能看到的上限。


五、FAQ


Q:为什么创建镜像文件时,硬盘空间最大只能40G?

A:针对128G硬盘大小终端,受限于终端硬盘空间较小的缘故。参考终端硬盘分区详解,虽然数据分区可达110G左右,但刨去镜像文件的固定空间,以及差分文件预留足够空间,分配40G的硬盘空间是经过综合评估之后,兼顾可用性和稳定性的较优选择。建议镜像编辑时候保持系统盘空间默认数值,如需调高系统盘空间,可在用户管理里面适当增加磁盘空间,系统盘空间调节较大,对于小硬盘终端则会压缩终端d盘的存储空间。

 

Q:为什么要给差分文件分配足够的预留空间?

A:首先需要解惑的是,镜像文件参数中的硬盘空间大小,与镜像和差分文件大小,二者并不等同。

举个例子,将虚拟桌面的硬盘空间写满数据,大概40G左右,那么实际上的镜像+差分的物理文件大小差不多也有40G,接下来,虚拟桌面的文件全部删除再写满(还是40G),而此时镜像+差分的物理文件大小可能在60G左右,所以,可以用一个比较贴切但不完全准确的说法描述差分文件,那就是差分记录的是数据读写变化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