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网线数量=外网口容量+子接口容量
① 物理口容量
各个型号的接口属性,如图:
|
NBR1000G-C |
NBR2000G-C |
NBR3000G-S |
Gi0/0 |
内网口 |
内网口 |
内网口 |
Gi0/1 |
二层口 |
内网口 |
内网口 |
Gi0/2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Gi0/3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Gi0/4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Gi0/5 |
-------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Gi0/6 |
-------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Gi0/7 |
------- |
外网口 |
外网口 |
光口 |
------- |
有 |
有 |
注意:只有第一个接口和最后一个接口无法进行内外网转换,其他的接口都可以转换。只有NBR1000G-C有二层口,所有的二层接口都可以转换成内网口或者是外网口;
例如:NBR1000G-C的Gi0/0是内网口,第一个接口无法进行内外网转换,所以总共可以转换为外网口的有4个,即可以接四条外网线;
② 子接口容量:
外网口如果不够用,可以通过扩展子接口来规避;
各设备的子接口容量如下:
型号 |
NBR1000G-C |
NBR2000G-C |
NBR3000G-S |
子接口容量 |
10 |
500 |
500 |
注意:设置子接口的前提,需要外网有可网管交换机转接,拓扑如图:
③ 总外网口容量
所以,NBR1000G-C最多可以接14个外网线=4个外网口+10个子接口